在相机发展史上,能称得上著名品牌的并不少,但是能成为一种情怀和信仰的便屈指可数了,德国的徕卡相机就是这样一个品牌。
徕卡之父——奥斯卡·巴纳克想必徕友们都非常熟悉了。他成功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台徕卡相机产品(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原型徕卡”Ur-Leica)。
1911年,时任徕卡显微镜设计开发主管的奥斯卡·巴纳克(Oscar Barnack)本身是摄影发烧友,却患有哮喘病。众所周知,当时的相机就是一个立在大三脚架上的大木箱,外面再罩一块黑布。那时的摄影师出去采风,相当于独自背着一袋球杆去打高尔夫。奥斯卡·巴纳克的体力显然无法满足他的爱好。
1913年 - 1914年期间,奥斯卡·巴纳克造成第一台相机,取名Ur-Leica。“Ur-”通常可以翻译成“远古”或“事物之初”,中欧体育由于在德语中,照相机是一个阴性的词中欧体育,因此“Ur-Leica”可以直译为“所有徕卡之母”(The Mother of All Leicas)。通常大家将其意译为“史前徕卡”。
当时,奥斯卡·巴纳克手工制造了两台原型样机,第一台原型机的镜头采用5片镜片、50mm、1:3.5镜头,一直归巴纳克先生自己使用,1920年,韦茨拉尔市发生洪水灾难,他用这台原型徕卡相机拍摄了一系列韦茨拉尔洪灾的照片。
第二台机的镜头是42mm、1:4.5的6片式镜头,可以拍摄40张底片,在1914年陪伴恩斯特·徕茨二世(ErnstLeitz II,徕兹公司第二代继承人)完成了整个美国之旅。从产品消费者的意义上讲,徕兹II先生本人是徕卡相机用户的第一人。
但在当时,经济不景气,大型相机当道,体积小巧的徕卡相机并不被世人所接受。不久,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期间中欧体育,巴纳克手中的那台小相机一直与他相依为伴,有时甚至用它为农民拍照以换取食物。
1924年,在徕兹公司的会议室里,讨论着是否将35mm相机推向市场的问题,绝大多数公司的董事们持保守态度,争吵持续了很久。作为老板的徕茨二世力排众议、拍板定案做出最终决定:
“巴纳克先生已经制作了数款相机,每个都比上一代更小巧强大。在座的各位先生都表示反对相机生产业务,许多意见都在这里被提出,但是大家都没有结论。……我决定作出最后决议,我们决定冒险生产相机。”
决定是否正式生产这种小相机是徕兹公司历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当年,徕卡相机既投入试生产,12月份已有少量相机开始向用户交货。
但正式开始投产时间一般被认定为1925年,在那一年的春天,徕卡相机首次在莱比锡博览会上向社会公众亮相,展出了准备走向市场的30台徕卡I(A)型相机。
Leica 1(A)的问世,使摄影师能够以一种新的、动态的方式拍照,摆脱笨重的大机器不必受三脚架的约束,所以慢慢被世人接受,受到热烈追捧是必然的趋势。也因为徕卡35mm相机的出现,而开启了35mm相机时代的来临。
而这期间也是Leica这个名称诞生的时候,1925年,经过多种方案的探讨和筛选,最终确定选取徕茨(Leitz)前三个字母和照相机(camera)的前两个字母相结合,定下了品牌名——“LEICA”
可以肯定的说,一个人的天才加上另一个人的智慧中欧体育,造就了世界上第一台35毫米相机。奥斯卡·巴纳克追求不断完美的敬业精神和恩斯特·徕兹勇于承受风险的非凡勇气成就了35毫米相机。
经过近百年的历史,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从35mm相机的鼻祖中欧体育,到缔造如今依然屹立不倒的神话,徕卡经历了无数波折、坎坷和变革,在保持经典的同时不断创新,始终追求光学设计和加工精度的极限,在各类环境下呈现出更好的图像。
▲图中的这张照片拍摄于1930年,显示了徕卡相机的发明者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在他的工作台上,与照片配套收藏的实验相机和笔记本(均已于博物馆展出)记录了他的测试和维修情况。
不论是经典的M系列旁轴相机,还是玛格南摄影师们经典的传世作品,如同徕卡百周年纪念时说的:“我们没有发明相机,但我们发明了摄影”。